作者: 胡德光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0-11-18 09:30
菏澤,亦稱曹州,傳說是伏羲之桑梓,堯舜之故里,有“天下之中”的美譽。孫臏、吳起、范蠡、曹植、黃巢、宋江等一大批熠熠生輝的人物在此留下故事,為這片土地鑄就了靈魂。
站在奮進的新起點,舒展菏澤今日畫卷,一幅幅城鄉煥然一新、民生不斷改善、產業興旺繁榮、基礎設施日益完備的新圖景,正次第精彩呈現。
回首奮斗歷程,展望美好前景,菏澤,一座城市美、產業強、生態好、民生優的宜居宜業之城正款款而來……
牢記囑托 逐夢前行
菏澤,一座讓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很關注”的城市。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期間專程來到菏澤,主持召開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長期以來,我對菏澤這片土地一直很關注,一來到這里就感到格外親切”“好好努力、長期堅持,相信菏澤一定會后來居上”。
在菏澤視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還深刻闡述了事關菏澤全局工作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既指出了我們的優勢,又指出了我們的短板;既給我們部署了“過河的任務”,又幫我們解決了“橋和船”的問題;既為我們指明了努力方向,又教給了方法和路徑,為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雖然時間已走過七個春秋,但習近平總書記那情深意切、語重情長的話語,依然回蕩在曹州大地,激勵著菏澤人民朝著后來居上目標不斷奮進。
近年來,市委確定的發展思路、作出的安排部署得到全市上下的高度認同,最根本的就在于全面、深入地貫徹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菏澤重要講話精神,確保經濟社會實現了高質量健康發展。實踐證明,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菏澤重要講話,既是引領我們事業發展的“指南針”,也是推動我們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是一座豐富的“思想寶藏”。
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前三季度主要指標增速快速回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93億元,同比增長3.2%,比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1位,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5和1.3百分點。
市委書記張新文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對菏澤厚望如山,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是菏澤的永恒主題。全市上下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定不移沿著總書記為菏澤指引的方向執著前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努力把菏澤工作做得更好,力爭早日實現“后來居上”,以優異成績回報總書記對菏澤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
放大優勢 激活動力
菏澤,一座放大優勢變“強勢”的活力之城。
一個地方能不能發展,實際上就是能不能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
對目前菏澤而言,實現突破性發展,就得壘基筑臺、立柱架梁,放大優勢變“強勢”。
菏澤的現實優勢,既是發展的基礎,也是實現后來居上最大的資本。
——區位條件優越。地處連接京津冀、中原經濟區、長三角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樞紐位置,周邊有濟南、徐州、鄭州、太原、石家莊5個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處于“增長三角”的核心區域,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人口紅利明顯。總人口過千萬,15歲至54歲的勞動力人口占51%,人口老齡化程度相對較低,經濟社會發展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
——產業基礎較好。近年來持續抓招商、抓開工、抓投產,大項目、好項目不斷增加,謀劃的生物醫藥和高端化工等優勢產業加快成長,產業集群效應逐步凸顯。
——交通設施改善。隨著機場建成通航、高鐵加快建設、高速公路和縣鄉道路提升改造,長期以來制約我市發展的交通基礎設施短板將得到根本改觀,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張新文指出,我市有一千多萬人口,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數據顯示,菏澤常年約150萬人在外務工,既說明我市人口素質不錯,也說明我市的人口優勢卻沒有發揮出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要求我們做好人口、人力、人才“三個人”的文章。
人才就是人力資源,是智力與體力的有機結合。近年來,我市多措并舉,把人口變成勞動力,把勞動力轉換為人力資源——僅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7.8萬人,新增返鄉創業就業7.95萬人,領辦創辦實體2.98萬個。目前,菏澤就業人口持續增加,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各類市場主體突破60萬戶,每年還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可以說兼具這兩種“紅利”。
菏澤是農業大市,耕地面積占全省的1/10,糧食產量占全省的1/7,是全國重要的優質糧棉、果蔬、畜牧、中藥材基地,農副產品加工業基礎較好。我市立足這一優勢,多措并舉,不斷擦亮菏澤農業品牌。去年,全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98萬畝,土地流轉率達到41%,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糧食總產達到156.3億斤,牡丹、蘆筍和大蒜種植面積居全國地級市第1位。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緊緊圍繞后來居上目標,聚力推進“四個突破”,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放大優勢變“強勢”,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保持了平穩健康態勢。
砥礪奮進 后來居上
菏澤,一座不斷挖潛力放活力的后發之城。
所謂潛力,就是有可能成為明日之星的優勢,現在看不夠優、不夠強,但發展前景廣闊。
張新文指出,要善觀大勢,順應規律,千方百計把“潛力”變為“現實”。
“現在不少工業基礎好的地方,正忙于轉型升級,發展速度趨緩,如果轉不好還會引發很多問題。菏澤由于工業化起步晚、包袱小、設備新、轉型快,反而能更容易趕上去。”市工信局負責同志表示。
如何把握菏澤工業化的潛在優勢?答案就是,穿新鞋走新路。
工業是菏澤的立市之本,形勢越是嚴峻復雜,越要夯實筑牢這個強市根基。
近年來,我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有所為有所不為,形成有本地特色的產業體系和競爭優勢”這個根本指引,高擎大抓工業的旗幟,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決挺起菏澤工業經濟的“脊梁”。
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市立足實際放眼未來,著力打造“231”產業體系——規劃建設4平方公里的現代醫藥港全面起步,1至5月份生物醫藥產業投資增長51.3%、產值增長13.9%、稅收增長23%;高端化工、機電設備制造產業持續轉型升級,發展后勁不斷增強;電子商務保持高速增長勢頭,上半年完成交易額2310億元、增長11.3%;魯西南大數據中心、大唐5G等項目引領我市“新基建”加速破題,光伏電站、風電新能源等發電量達到全市發電總裝機容量39.8%,為高質量發展再添新動能。
同時,我市還把擴大稅源作為“雙招雙引”的第一標準,突出產業鏈招商、專業化招商,靈活采取基金招商、股權招商、天使投資等市場化手段,持續提升招引實效。上半年,全市新簽約過億元項目196個,總投資1390億元;疫情期間主動出擊,引進了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抗病毒霧化吸入劑項目;簽約落地了石炭紀新材料、貝朗生物芯片等投資大、技術先進、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實現了招商項目質量新突破。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當前正處于前所未有的社會大變革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巨大活力、蘊含無限潛力,我市發展面臨著新任務、新機遇和新挑戰,可以說當下有為、未來可期、前景可待。
歲序常易,華章日新。“我們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菏澤重要講話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拿出聞雞起舞、有進無退的精神努力工作,為突破菏澤、后來居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張新文強調。
風正時濟,自當破浪揚帆;任重道遠,還須策馬揚鞭。奮進新時代,曹州大地,未來可期!
記者 胡德光